和田玉密度多少才好
-(和田玉 密度)
和田玉的密度與“密度”
近日一位朋友突然問我:“小王啊,我小姨子買了兩塊和田玉,一個羊脂玉一個白玉,做的都是你們出的證書。那個羊脂玉我看了,密度賊好賊細,一點結構沒有;另個白玉密度就差了點,花有點大。但是為啥證書上都寫得密度是2.95,你們是不是沒有好好測呀?”我聽了這位朋友的話以后,覺得這個問題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加上關于“密度”的這個疑問貌似最近也挺普遍。所以本人決定寫一篇小短文,跟大家聊一聊正常物理學中對密度的定義,與市面交易中大家口頭語中“密度”的區別。
在物理學中,密度代表著物質每單位體積內的質量,例如在4攝氏度,1個大氣壓下時,每立方厘米的水的質量為1.0克;每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00千克。密度是物質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物理學屬性,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各種物質的密度值是固定的,因此可以通過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測試密度,準確的區分各種物質與材料。
在珠寶玉石鑒定中,密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鑒別成分:因為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各種物質與材料的密度是固定的,所以可以根據密度的區別準確的區分各種珠寶玉石。附幾種常見玉石密度表:
2. 鑒定物質是實心或者空心:因為相同實驗條件下,相同體積的同一物質,其密度必定相同,所以一旦相同體積的相同物質,同時測試時出現了密度偏差,則可以確定密度偏離正常值的物質一定被動過手腳。比如黃金的密度為19.26g/cm3,現在有兩個體積是一立方厘米的金條,經過同時測試密度后,一個金條重19克左右,另一個金條重14克左右,則我們可以立即判定輕的金條是空心的。
3. 未知鑒定:當收到未知的樣品時,通過測試密度,對照密度表,再配合其他的測試方法,往往就可以確定未知樣品的名稱。
附常見珠寶玉石密度表
綜上,密度是物質自身所具有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屬性,在珠寶玉石鑒定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在珠寶玉石交易市場中,“密度”往往指的是珠寶玉石的細膩程度,“密度好”代表著飾品質地細膩,“密度差”代表著飾品質地較粗。這種說法往往缺乏參照物,僅僅憑借人們自己的感覺去判斷,同一件樣品在不同的人手中可能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這種“密度”表述方法是非常不嚴謹的,無法作用于精確的珠寶玉石鑒定工作中,僅僅能用于個人非常主觀的對于珠寶玉石的品質判斷。
所以珠寶玉石證書上標明的和田玉的密度與市場中所稱呼的不嚴謹的“密度”完全是兩個概念,毫無任何關聯。也請廣大珠寶玉石愛好者將不嚴謹的“密度”改稱“質地”,以避免與真正的密度相混淆。
上一篇:碧玉——春風綠意,生機勃勃,文玩界的一股“青”流
下一篇:和田玉雕作品中的春意
和田玉的密度是多少
和田玉屬鎂質大理巖與中酸性巖漿巖接觸交代而形成的變質巖,內含透閃石、角閃石、陽起石等多礦物集合體,化學成分是含水的鈣鎂硅酸鹽,化學式為Ca2(Mg,Fe2+)5[Si8O22](OH)2,密度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間。
向左轉 | 向右轉
拓展資料:
和田玉,“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其三為陜西藍田玉、遼寧岫玉和河南獨山玉)。傳統狹義范疇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石,以和田“子料”為代表聞名于世;廣義的和田玉指軟玉(真玉)。和田玉雖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而是一類產品的名稱。中國把透閃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頭都命名為和田玉,都在國標范圍內。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和田玉因產于昆侖山被稱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闐國”境內而被稱為“于闐玉”。直到清光緒九年(1883年)設立和田直隸州時,才被正式命名為“和田玉”。
和田玉的密度是多少
和田玉是鎂質大理巖與中酸性巖漿巖的接觸交代作用形成的變質巖。中國寶石學家指出,軟玉的摩氏硬度在6.0-6.5之間,透閃石含量超過98%的玉被稱為和田玉。玉含有多種礦物聚集體,如透閃石,角閃石和陽起石。
和田玉的透明度是指可見光透過和田玉的程度。這主要與和田玉對光的吸收強弱有關。和田羊脂玉具有適中的透明度,即人們所說的微透明。在一般情況下,影響玉對光線吸收強弱的透明度有三種: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用專業術語說一是光源的強弱,二是玉的厚度,三是玉對光線的吸收強弱。在玉石行業中,專家們把玉的透明度看得相當重要,它是檢驗玉石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新疆和田玉的密度到底是多少?用密度判斷玉石真偽可行嗎?
稍微研究過和田玉鑒定證書的玉友都會注意到――許多的和田玉證書上面只寫了幾個關鍵數字,并沒有列舉其他“高深”的專業數據,憑借測量幾個數字就能夠辨認出是不是和田玉嗎?今天和玉大叔就來舉例說明,我們以其中一個重要的數據――密度來聊聊。
學過物理的朋友都知道,密度是指特定體積內質量的度量,計算方法也非常簡單:用質量除以體積就可以得出。在物理學中密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實踐意義是絕大部分物質的密度值都是比較固定,所以我們通過測量不同物體的密度,一般就可以準確作出區分。
比如說,金屬類的東西如果密度偏離正常值,那么經常被認為是動過手腳,像大塊黃金的密度測量就很重要,如果在同等密度前提下重量不同,大小卻差不多,那就說明有可能是空心的。
同理我們通過度娘查詢會發現,網上說和田玉的密度范圍是2.95~3.17,剛才不是說了各種物質密度是相對固定的嗎?要解決這個疑問我們得聊一聊和田玉是怎么構成的。
和田玉并不是單一礦物純透閃石構成,基本上是由透閃石的微晶一隱晶質集合體構成的,通過成分和表現的形式,大概可將其分為顯微纖維狀透閃石、片晶透閃石和雜質礦物3個部分,除了透閃石,還含有少部分陽起石,方解石,石墨,直閃石等其他礦物。不同礦物的含量多寡,一方面影響了玉石的成色,另外一方面也會對玉石的密度產生不同影響。
舉個例子,和田玉家族中密度最大的是黑青,在鑒定中可以超過3;而密度最低的是墨玉,因為其中含有比較輕的石墨礦物,所以密度只有2.9左右,市場上銷售最多的和田玉多為白玉,故而大部分白玉的密度都是2.95。
這里有些玉友會有疑問:不同產地的和田玉密度會不會有差異呢?其實并不是這樣,我們還是以白玉為例,青海料,新疆料和韓料他們的密度相差的并不大,雖然從視覺上觀察顆粒感明顯,“肉”很松的韓料在鑒定中也同樣是2.95的密度,所以密度只能作為辨別真偽的一個指標,而不能作為玉石結構松緊的依據。
市面上常見的仿冒品比如說岫玉,它的密度就遠不如和田玉,絕大部分蛇紋石類的岫玉密度僅有2.5~2.65,還有經常冒充白玉的石英類礦物,硬度僅2.2~2.6左右,這就是為什么網上會有“拿小刀劃能劃動,或者可以刮下粉的就是假玉”這樣的說法。
考慮到鑒定的科學規范,如果需要鑒定的玉石太大或者太小,都很難獲得特別精準的密度,而且鑒定機構對密度的測量僅針對純和田玉(單一物質),我們在市場上經常見到的金鑲玉就不太適合用密度測量法對它進行判斷;還有一些成品做了比較復雜的雕刻工藝或者打了孔,也會對密度的測量帶來一些影響。因此,比較嚴謹的鑒定機構不會也不可能只以密度來確定玉石的真偽,還需要結合折射率和紅外光譜等其他科學儀器進行多項測試。
最后和玉大叔友情提示:玉商掛在嘴邊的“料子緊密”或者“玉石的密度好”并不是物理學的密度指標,而是指這個料子的從視覺上觀察結構比較緊,二者說的不是一碼事,這一點請各位玉友要注意哦!
熱門文章推薦
非特殊說明,本文由翡翠論壇知識鑒別原創或收集發布。
轉載注明:http://www.apyexiong.com/news/list-yus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