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和田玉舞女
-漢代玉舞女圖片
[轉載]再探:漢代 和田冰玉 舞女
這件舞女是我買入的第一件戰漢古玉,由于玉質和造型特殊,讓我反復辨真偽存疑。但是,其獨特優美的造型、精湛的雕工猶是我放不下的。尤其是我第一次在個藏友的幫助下去古玉店挑高古玉做樣品,他幫我挑兩件動物被我放棄,而我從電腦上百件圖片中一眼唯獨挑這件,算是一見鐘情。也得到藏友的極大肯定,被他奉為極品。由于對玉器的“無知”,當時選擇的標準是“唯美”,反而能摘取和田玉桂冠上的明珠,對我第一步進入高古玉有特別的意義。
冰玉給人感覺有如“光風霽月”,透徹而清新,如嬰少兒之天真無邪,如初春少女之“冰清玉潔”。觀察和田玉,無絮混沌油潤而糯的是“羊脂玉”,如少婦混沌柔潤之美;“羊脂玉”往上結晶更加純正透徹的,就是“冰玉”。
再三探索:
讓人懷念起“環肥燕瘦”的楚國趙飛燕,有“冰清玉潔”之嬌容,楚王好細腰之遺風。
姿態是表演開始或者結束時候向觀者致意。衣著華麗,身姿婀娜,表情嫵媚,瞬間含蓄向觀者拋出媚眼
最后這兩張是一年半后現狀,盤下來水沁消失許多,很透明而油潤,實物與冰狀非常接近,冰質而油潤。
高7.7cm,寬2.7cm,厚1.3cm.密度極高達到3.2(和田玉能達到的極限),老鑒定師也驚呼玉質了不得。
左臉下部受土沁吃略粗糙,右臂膀受水沁。其余潔白無瑕,油脂細膩緊密。有如 光鳳霽月之美。
造型風格看:東漢早中期
漢宣帝 物人 西漢中期
——————————————————————————————
轉載文章——
一般說來,玉中極品當屬和田玉中的白玉或者黃玉了,白玉中以羊脂玉最貴,黃玉也因色彩不同而價值不同。但一位玩玉的老人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其實在老輩人眼里,羊脂玉并不算什么極品,和田玉中最珍貴的當屬和田冰玉和紅玉。
準確地說,這種提法還是頭一次聽說,是確有其事,還是老人的一家之言,莫非冰玉就是和田玉中的“玻璃種”,紅玉就是因為極其稀少,所以被人們遺忘了。
老人說,在老玩玉人的心目中,和田玉排序是:“一冰二赤三黃四白”,白玉也只排在第四位,現在冰玉幾乎見不到,紅玉也非常少,黃玉也是難見,所以人們就以白玉為上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藏友一件帶獸柄的小杯,做工漂亮,薄薄的,透明如玻璃,大家懷疑它是玻璃做的,因為誰都沒見過這么透的玉,于是請教一位大拍賣公司的權威玉器鑒定師,人家拿到后說是玉,之后問人家為什么像玻璃,鑒定師說:“玉透明還不好!”難道真的有“冰玉”一說嗎?而且只被少數人認可嗎?回頭一想,既然翡翠有透明的玻璃種,那和田玉憑什么不可以有呢?
是傳言還是確有其事?北京百工坊的玉雕師傅告訴我們,他們也見到過“紅玉”,有的是玉的皮是紅的,他們叫“紅皮”,也有全紅的,根據顏色也只好叫它“紅玉”了,看來現在還是能看到“紅玉”的,只是不被認可,至于冰玉則沒有見到過。
那么歷史上有沒有冰玉或者紅玉的記載呢?是不是從此以后,人們把它們遺忘了呢?
本來有關冰玉和紅玉的說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難得一見的原因,對它們的興趣也就慢慢地減少了,只是最近讀一本古人有關藏玉的書,看到了有關這方面的論述,于是冰玉和紅玉的概念也就清晰了,原來這種說法古已有之,還真如老人之言,曾經存在過這兩種極其珍貴和少見的玉。
《玉紀》(刊印于清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是清代著名古玉藏家陳性(字原心)所著的有關古玉收藏的著作,這本書因存世較少,所以人們能看到它的不多。談到玉的顏色,《玉紀》中是這樣說的:“元如澄水曰瑿”、“赤如丹砂曰瓊”,“澄水”其意就是“清澈而不流動的水”,宋《云笈七籤》卷四中有:“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澄水者,以其清且浄也?!钡恼f法,提到澄水是清且凈的。理解“元如澄水曰瑿”的關鍵就落在“元”字上了,這個字讓大家比較費解,如果按文意來說應該寫成“清如澄水曰瑿”,在清代這個“清”字用不好會掉腦袋的,1730年(雍正8年)翰林院庶吉士徐駿詩集中有“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之句,本來只是寫景抒情,但是正好趕上清朝文網嚴密,大興文字獄的時候,被指為存心諷刺,以清風暗指滿清人不通文化,于是徐駿被殺。故而以“元”諱“清”,是不得以的事情。至于“瑿”字,原文附考注“音兮”,也是避諱。至于避諱哪一個字,有待考證。
一種玉清澈如同不流動的水,這種玉和“冰玉”的說法不謀而合,在《玉紀》中,作者首先提的就是這種玉,可見這種玉的尊貴,這極可能就是傳說的冰玉,也就是和田玉之王;當然《玉紀》中也提到了紅玉,書中說紅如朱砂的玉叫作瓊。晚清時期研究玉器的著作《玉紀補》開篇就有一句“赤玉人間罕有”,說紅玉在那個時代已經非常少見了??磥砑t玉是確實存在的,在歷史上也是非常寶貴的,因為它比白玉更稀少,那人們認為它的價值比白玉高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由此看來,一冰二赤的提法,在清代是有這種說法的,老人所言非虛。(田智勇文章)
————————
自余南博客,
戰漢時期的玉制品無論是工藝水平還是玉的品質都達到中國制玉史的頂峰,工藝水平這里不必多說,已是大家公認的,本文主要對戰漢時期玉種、玉質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于戰國至漢代時期特別是漢代的用玉,說法不一,主要分兩種,主流說法是:絕大多數玉制品為新疆和田玉,和田玉從商代開始使用,但數量不大,到了漢代,隨著國家的統一、國力的強盛以及貿易的發展,和田玉被大量使用。另一種非主流的說法是:戰漢時期的玉制品,用和田玉制的,仍然是少數,絕大部分玉制品為非和田玉,但仍然是透閃石玉。
我們知道,新疆和田玉的主要成份為95%-99%含量的透閃石,其它成份有透輝石、磁鐵等(透閃石含量越高,密度越大,油潤度越高,凝脂感越好)。密度為2.90-3.10,硬度為6-6.5,微透明至半透明,結構為纖維交織結構,觀之呈絲束或云絮、棉絮狀,或飯糝狀。戰漢時期有些白玉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和現代的和田玉一樣,所以人們認定是新疆產和田玉。但戰漢時期的一些白玉的特征和現代和田玉是有差別的,所以有些人認為是非新疆和田產地玉。從目前存世的戰漢時期玉器來看,戰漢有一種冰白玉,或叫石英白、荔枝白的玉種,是透閃石玉,其特點是油潤度好、壓手、密度大,其密度一般都在3.0以上,有的達3.2。質地細膩,結構觀之為漂絮或藕粉粥狀,品質高的看不到結構,透明度較現代和田玉高,由于這種白玉的透明度較高,一般非行家都把其視作青海玉或石英巖玉。戰漢的這種冰白玉水頭足、密度大、油潤度好、玉質特別細膩,其特點是水、透、潤,遠非水、透而不潤的青海玉,及透而不水也不潤的石英巖玉可比。戰漢的冰白玉和現代和田玉的結構同為纖維交織結構,如果用更為形象的說法則為氈毯結構。地毯,我們知道,編織的密度越大,其品質越精細、密實,而密度是由“道數”決定的,“道數”越高,針線越密,則密度越大。戰漢的冰白玉就象高“道數”的地毯,結構織得細密、均勻,其纖維體顆粒細膩且為無定向均勻分布,幾乎見不到飯糝。和田玉的飯糝現象(古玉內部結構質變引起的除外)是主要是由于其結構纖維顆粒不夠細膩,且分布不均勻所致,就象沒織好的地毯,有的地方織得密,有些地方織得松。
戰漢的冰白玉之所以水、透、潤,是由于其結構致密、纖維體顆粒細膩且無定向分布均勻,透閃石含量高所致?,F代和田玉不夠水、透是由于其纖維體顆粒不夠細膩,無定向分布生成不好所致。青海玉不夠潤是由于其纖維體顆粒較粗,透閃石含量較低,密度稍遜所致。石英巖玉就不用說了,它根本就不是透閃石玉。
高品質的冰白玉玉質細膩,凝脂如果凍般通透,幾乎看不到結構,頂級的能達到類寶石級,象冰種翡翠一樣通透細膩,油潤的光澤如水洗一般(和田玉的光澤度優劣分為四等:水光、油光、蠟光、亞光)。這大概就是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所說的“漢代所使用的大量羊脂白玉”吧。
問題是:這種玉到底是不是新疆和田產地玉?本人認為有兩種可能:
1)為新疆境內昆侖山脈所產的優質白玉,產地不是在和田地區。
和田玉系指產于新疆南疆境內昆侖山、阿爾金山一代,以透閃石為主要成份的玉石,其礦脈分布自西向東斷斷續續綿延1100多公里,西起塔什庫爾干縣東至且末縣附近,其中以和田地區附近的喀拉喀什河,玉龍喀什河的玉石質量最好、最著名,并以“和田玉”廣為流傳。茫茫昆侖山脈有眾多河流,在昆侖山北麓,凡上游有玉礦,中下游就可以撿到或撈到玉。其中古代撈玉的河流不少,除了和田地區的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葉城一帶的葉爾羌河,澤普勒善河及且末縣的車爾臣河、民豐縣附近的克里雅河等也都產玉。古時肯定還有一些歷史文獻沒有記載的產玉的河流,有的河流改道或被沙漠掩蓋。漢代是王玉時代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選玉、用玉當然要用最好的啦,由于這種冰白玉的品質上佳,漢代時被大量采用,以至資源耗盡(山海經著錄的采礦點有200多個,現今許多已絕跡)。據說漢代用的藍田玉與現代用的藍田玉的質地差別也很大,出土的漢代藍田玉制品較溫潤,而現代的藍田玉則更象石頭,石性較重,這很可能是采礦點不一樣。因此,漢代時期大量使用的冰白玉,很可能是產自新疆境內昆侖山脈非和田地區的某幾條河流中的籽玉,由于其品質好,所以為漢代時期主要采撈的玉石。和田地區的玉石由于儲量大,其玉石的采撈開采一直延續到現在,而冰白玉則由于采撈量大、儲量小或自然條件的變化等原因,在漢代以后就絕跡了,和田地區的產玉則成為現代人推崇的對象。
2)產于新疆和田地區的兩河流域
古籍記載最著名的玉產地就是和田地區,因此,冰白玉有可能也產自和田。我們的老祖宗是十分聰明、睿智的,有相當高的相玉、選玉技能。由于冰白玉上佳的品質,成為戰漢時期王公貴族推崇的對象,采撈玉石時盡量挑選冰白玉,就象吃一桌大餐一樣,先挑愛吃的吃,最后剩下的自然就不是最愛了。以至和田地區冰白玉的資源耗盡,只剩下我們現在見到的和田白玉了。事實上,這種玉自漢代以后就慢慢消失了,至今已絕跡。當然,漢代以后消失的不僅僅是冰白玉,包括一些綠玉、黃綠玉、戰國青等優質玉種,現今早已見不到了。
下面附上兩件戰漢時期的勒子藏品圖片,一件是冰白玉,一件是和田玉,大家可以比較一下:
怎么樣,冰白玉很漂亮吧!當然,象這樣高品質的冰白玉是很難遇到的,如果有緣碰到,可千萬不要輕易放過喲!
以上觀點原作者文章,所舉圖例樣品,并不開門,大家參考。)
——————————————————————————————————
童心鑒玉評述:以下為本人插入博物館館藏和私人藏品,或有人稱之為玉髓。本人藏品中冰白玉因透明度很高,拿去鑒定是密度極高的和田玉,可以刻畫玻璃,鋼刀刻不動。見藏友文章稱玉髓是變種的瑪瑙,而把此類和田玉因透明度高而歸到玉髓里面。本人意見是:查楊伯達的《中國玉器全集》玉髓從北陰陽營文化到漢代的佩掛玉器中的位置均擺在重要的環節,如最上端提綱領的玉璜、中間醒目玉璜和最后壓軸的玉璜。古人玉髓的含義是指,玉中的精華、玉中的精髓,冰白玉以其密度透明度和油潤,堪稱玉中精華、玉中精髓,應該作為和田玉的一個特殊品種。而后人斷為瑪瑙的“玉髓”,與冰白玉“玉髓”是有區別的,瑪瑙透光,是石英光澤,而冰白玉比瑪瑙透光性差得多,是如冰的結晶一樣,整體結晶,不同于一般透閃石的纖維毛氈機構結構,密度達到和田玉的最高極限3.2,是一種特殊的透閃石,發出冰水的光澤。古人難于區別,我們仔細觀察,可以區別。 玉界歷來把玉髓歸到瑪瑙,看來是被透明度和硬度困惑,而忽略了密度極高。冰白玉的主要成份是透閃石礦物質,而瑪瑙則為二氧化硅,這是本質的區別。這也是解放后高古玉權威多為文科出身,忽略了理化分析。從古人選用的沒有紋路的瑪瑙當玉髓,是把沒有紋路的白瑪瑙當成和田冰玉了,混淆了?,旇г趹饾h古玉中是很次的材料,產量極大,用量卻極少,除了純色白瑪瑙誤當”玉髓“使用外,其余顏色極少用。觀察和田玉,無絮混沌油潤而糯的是“羊脂玉”,“羊脂玉”往上結晶更加純正的,達到整體結晶無云絮物的,就是“冰玉”,冰玉給人感覺有如“光風霽月”,透徹而清新,如嬰少兒之天真無邪,如初春少女之“冰清玉潔”。
古人以冰白玉水清凝冰而透出玉質油潤的表象,以為極品,玉中精髓,玉髓。形容最美的女人“冰清玉潔”,即該以此玉種為參照比喻,所以把這種玉稱為冰白玉很恰當,亦可稱為“冰玉”更恰如古意。
瑪瑙(所謂玉髓)原本白色,土侵染為土黃色 藏家私藏
冰玉(真玉髓),極難受沁,表面沁色,輕盤即減退 館藏
推測:冰玉就是玉髓,是主要是“玉髓”一詞出自道教:
玉髓:玉的精髓,即玉膏。道家謂服之可成仙。與 水 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據說可防止溺水及意外發生、避免 巫術 的侵擾?!坝袼琛币辉~應起于春秋戰國時期(未查考證),同時把難于區別的是無色或白色的質純的白瑪瑙也當做玉髓,也是把純色的紅瑪瑙當赤玉。而瑪瑙一詞起于唐代,含義與佛教有關,顏色也是豐富多彩,其余顏色使用量也多起來。而清代后人不理解“玉髓”的本意,又難見冰玉,商業炒作,把不值錢的純色白瑪瑙叫做玉髓,玉之精髓,身價萬倍,瑪瑙量大價極低賤,現在許多瑪瑙石被叫成”黃龍玉“、”黃蠟石“一樣。清代人偶爾見到的“真玉髓”,因“玉髓”一詞在唐代后逐漸被瑪瑙所用,清代人只能造出新詞“冰玉”。這就是張冠李戴。
上面兩件鳥吃魚玉件,造型雕工幾乎一致,是漢代的,上面那件原本是白色瑪瑙,土黃色為入土所侵染,漢人當做極品和田美玉,而下面這件冰玉一樣,是真玉髓。證明了我的推測。
————————————————————————————————————————————————
玉舞女————
看到她們,百樂門的舞女都要自慚形穢
原標題:和田玉|看到她們,百樂門的舞女都要自慚形穢
本文轉自:美玉秀秀和田玉APP(meiyuxiuxiu)
先用驚鴻舞開場
《墨子?公孟》云:
誦詩三百
弦詩三百
歌詩三百
舞詩三百
隨著古代音樂的發展,舞蹈相伴而生,隨之而來的是舞姬樂女的產生。舞女的形象也被玉雕師所采用,形成獨具特色的玉雕舞女。
而每一時期,制作的玉雕舞女的形象也是不一樣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歷代樂舞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史實資料。
如,河南洛陽金村東周墓出土的金鏈舞女玉佩飾,是春秋戰國時期玉器雕刻的代表性作品。
金鏈舞女飾玉佩以金鏈貫穿玉質舞女、沖牙、雙璜、玉管等,組合成一組玉佩飾,兩舞女左右成對,長袖盛口,衣紋稠疊流暢,造型優美。
居家頗失于侈
家庭穿筑
極林泉之致
歌鐘舞女
當世罕儔
而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漢代玉舞人則不同,這件玉舞人高3.5厘米,有非常有趣的發型和精美的服裝。
舞姿搖曳,一手拋袖上揚到腦后,一手向身后甩袖,彎腰擺臀,口微張開,似在歌詠,是典型的越人跳楚舞的形象。
玉雕舞女在漢代諸侯王墓中常有發現,但多為扁平玉塊,這種圓雕玉舞人,尚屬首見。南越王墓出土了五件玉雕舞女,為漢代樂舞提供了生動的實物資料。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鬃有??!?/p>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樂”與禮樂之道的直接沖突。
《拾遺記》云:
“燕昭王即位,廣延國來獻善舞者二人,一名旋娟,一名提嫫。
王登崇霞之臺,乃召二人徘徊翔舞,殆不自支,王以纓縷拂之,其舞一名縈塵,言其體輕,與塵相亂。
次曰集羽,言其宛轉若羽毛之從風末,曲曰旋懷,言其支體纏蔓若入懷袖也?!?/p>
從出土的戰國文物中,可見許多飛長袖、扭細腰、曳長裙的舞者形象。
古代玉雕舞女因所處年代或地點而有不同的形制,但無一例外的要求,著重刻畫體態輕盈、身姿曼妙、動態翩躚等特點,展現美好的形象。
稀見的漢代《和田玉舞女跪男俑》珍賞
漢代崇玉,如果說商周時期是青銅器時代,那么在某種意義上說,漢代則是一個玉器時代。這當中有和田玉石東進對漢代玉器制作的極大促進,也有上層社會對玉器的狂熱追捧對制作量大幅提高,從而促使制作和形態創意水平的提高??傊钱敃r社會、經濟和文化習俗等多面原因所導致的結果。
正因為此,在今天我們才能見到那些有幸遺存下來的許多精美漢代玉器,尤其是各種充滿獨特創意造型、工藝精湛、極具收藏價值的漢玉作品。余不多言,今日再賞漢玉,特將愚所藏一件極罕見的漢代和田玉俑擇出,拍照亮相,遣之于博客公展,與眾藏好共同鑒賞之。
首賞其形。展目本品,器形完整,通高9.5厘米,手可把握??梢娖溆扇N不同的造型組合而成,其右為一個典型鮮明的舞女;左下則是一個呈跪姿的男性,左上為一似鼓瑟類的樂器。三種不同形態的組合,很難用一句話加以概括,然可以肯定的說,這也是一件禮器性質的玉器。古有用玉器雕琢跪人用以喻意“遇貴人”之吉祥祈福之舉。而漢代遺存的文物中,舞蹈形態的男女俑不少。因此,愚見以為,其似乎也具有“頂禮崇拜”之喻意矣。而從人物之形態衣飾等來看,其具有的鮮明漢代特征,乃不言而喻矣。
續賞其藝。仔細賞之,可見其手工雕琢,比例協調,工藝細致,無論舞女還是跪人衣著皺褶線條流暢而分明,舞女姿態優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人物面部,可見五官雕琢細致準確,特別是嘴唇部分,更為精細。因此,就雕琢工藝而言,雖然不算頂級,然亦可算精雕細琢之作品了。
再賞其玉??梢姳酒酚褓|晶瑩剔透,純凈無暇,細膩溫潤,白中略有泛青,乃優質和田青白玉材質無疑。其身包漿凝重,分布自然,凸顯透熟。局部可見鮮明受沁,其沁皮殼,彰顯自然老道,色正質實,一句話,其沁乃千年地宮埋藏自然形成,天成耄耋極為真實矣。
一番鑒賞,幾度審視,本漢代和田玉舞女跪人禮器,可謂一件開門見山的漢代玉器,十分地道,毋容置疑。以愚之有限眼界耳域所及,如此造型的漢玉,極其罕見,曰其一件珍貴的漢玉,并不為過。其不僅具有相當的研究價值,也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值得珍藏矣。
和田玉舞女
無憂退貨
交易擔保
極速響應
> 店名: 火爆收藏 省市: 河南 -許昌 等級: 信譽: 97.79 % 認證: 已認證 店齡: 8年 11個月
手機瀏覽器,掃一掃打開
店名:火爆收藏 品相: 10品
數量: 1件
價格: ¥550
運費: EMS 22元, 快遞 15元, 掛號信 5元, 掛刷 5元,
銷售總量: 件
銷售總額: ¥0元
商店已暫?;蜿P閉
關注店鋪 交易流程 更多說明>>
下單
付款
發貨
收貨 商品點評 您好,歡迎您對本店商品進行點評、提問!如果您需進一步了解商品,請在此向賣家詢問! 賣家 || 還未回復 (0次) || 商店【火爆收藏】“和田玉”目錄下其他商品:更多>>>> 更多“和田玉 ”商品>>>>
滾動鼠標滾軸,圖片即可輕松放大、縮小
戰國玉舞人
品種: 和田玉-和田玉
統一編號: se7447737 店內編號: 6
屬性: 唐朝之前,其他種類 ,項鏈/掛件,人物, ,,, ,,, ,
簡介: 戰國玉舞人,長7厘米寬約3厘米,非常開門的東西,東西雖小,承載著歷史,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備注:
錄入舉報 打假舉報 ( 0 次)
熱門文章推薦
非特殊說明,本文由翡翠論壇知識鑒別原創或收集發布。
轉載注明:http://www.apyexiong.com/news/list-yus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