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 絲綢之路
-和田玉絲綢之路圖片
和田玉與古絲綢之路
絲路金橋
中國最貴的玉石就是和田玉,在拍賣市場都有驚人的價格,幾十萬上百萬的價格都是常見,但我們不知這個價格也是因為歷史悠久的絲路商貿千年積淀的結果,所以我們更有重走絲路商貿的必要。
和田籽料
“玉石之路”在漢武帝時被重新開發利用,商販們從中原向西域運去大量的絲綢和藥材,歸來時又帶回大量的玉石和當地特產。因運輸玉石取此道而聞名,漢武帝在甘肅驛站設置“玉門關”,玉石到此便是進入國門了。
周穆王從中原出發,途經甘肅、內蒙古和新疆,最終抵達昆侖山西麓。當時仍是母系社會的部落首領西王母,不僅款待周穆王,還贈他八車寶石,留下一段佳話。周穆王返途中,又在一些采玉、琢玉的部落處獲取不少玉石,滿載而歸。這也許是和田玉由新疆進入中原最早并較可信的史籍。郭沫若先生作詩云:“國玉出昆山,西巡竹紀年。中原王母跡,獻玉賀平安?!?/p>
唐代為保證商路暢通無阻,在龜茲設立安西都護府,在于闐(產玉地)筑城屯兵。以后歷代這條古道上以玉帛交易為主的經濟文化往來益加繁榮,有詩為證:“歸隨漢使千堆寶,少答朝王萬匹羅”(唐?杜甫);“采玉河邊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元?維吾爾族詩人馬祖常)。
西漢張騫通西域走的便是“玉石之路”。漢代在甘肅設置的玉門關,其實就是以運輸玉石而聞名的,在漢代以后的玉帛之路則更加繁榮。正如唐代詩人杜甫所說:“歸隋漢使千堆寶,少答朝王萬匹羅?!庇秩缭S吾爾族詩人馬祖常寫到:“彩玉河邊情事子,收來東國易桑麻?!?/p>
和田位置
今天我們重走絲綢之路,又拓展了更大的范圍,絲路金橋象征著絲路國家友好,經濟貿易互通,文化交流共同繁榮發展。
“玉石之路”竟然是“絲綢之路”的前身!
原標題:“玉石之路”竟然是“絲綢之路”的前身!
中國絢麗多彩的絲綢,在公元前四世紀時就傳入西方,這條溝通中國和中亞、西亞及歐洲各國的交通商道,就是歷史上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絲綢成為中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外商旅,相望于道,鋪設了中西方人民的友誼大道,交織出一幅幅動人的歷史畫卷。
然而在絲綢之路之前,已有了一條大道――玉石之路。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只有1600多年的歷史,而"玉石之路"卻有著6000年的歷史。歷史證明:我國邊疆和中原、東方和西方的文化與商貿交流的第一個媒介既不是絲綢,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
和田玉首開了我國邊疆與中原、東方與西方交流的運輸通道,在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遠遠超過了絲綢。"絲綢之路"是后來的絲綢交易商人利用"玉石之路"這一古老的通道發展起來的,而和田玉又利用此路世世代代向東西兩個方向輸出??梢哉f,和田玉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開路先鋒。玉石之路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經過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一直到隋唐,甚至元明清各個歷史朝代。在6000年歲月中,把和田玉傳入中國各地,流傳到中亞、歐洲,使和田玉登上了古代文明史,而稱譽世界。
史前――西周“玉石之路”示意圖
在現代大量的科學考古發掘資料的基礎上,中國著名考古學者牟永杭、吳汝祚等人明確指出中國在石器和青銅器、鐵器時代之間還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這是基于良渚文化、紅山文化的大量玉器發現。玉器時代的提出對研究玉的傳播也具有重要意義,玉器時代是中國文明的起源時代,玉的神化和靈物概念是玉器時代意識形態的核心。玉作為非實用性的生產工具和專用玉質禮儀用品,標志著以等級為核心的禮制的開始,象征者持有者的特殊權力和身份,它脫胎于不成文的習慣法。
那么,“玉石之路”是怎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呢?
公元282年,河南汲縣一座古墓中發現了一批古簡,其中有一部分記載了周穆王與西王母交往的一段故事。這也許是最早關于和田玉由西域進入中原的記載。故事說穆王帶著七隊兵勇,駕著八匹千里馬拉的車,邊打獵邊游覽,一路西行,先到達今天的內蒙古,再折向新疆,來到昆侖山北麓,進入一個母系氏族社會的王國――史書所載“西王母(母系社會中,王母實為部族之首領)”的領地。在這里,他受到西王母的盛情款待,返回時,又接受了西王母送給他的八車寶石。此外,穆王沿途在幾個大規模采玉、琢玉部落亦作停留,當地部落出于敬重,也紛紛拿出最好的玉石敬獻周穆王,此行可謂滿載而歸。而周穆王帶回的玉石,據考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和田玉”。這段故事顯示早在3000多年前,新疆已有不少產玉點,已有采玉和琢玉的部落,玉已大量流入中國內地?!吨苣绿熳觽鳌分兄苣峦跷餮驳穆肪€,大致說明了當時新疆到中原地區“玉石之路”的路線,就是這條“玉石之路”,對后來的“絲綢之路”的發展,起到了先行作用。
周穆王2年西巡東歸路線圖
透過這些神話和歷史記載,我們可以窺探到黃河上、中游的遠古父系部落與昆侖北坡母系部落之間是怎樣以和田玉器為載體溝通交往的。從新石器時代至商朝,先民們從昆侖北坡的和田一帶向東西兩翼延伸,把和田玉運送到遙遠的地方。就這樣,由近到遠,不斷向東方和西方延長伸展,終于開拓出了一條最早的和田玉運輸線――“玉石之路”。
這條“玉石之路”向東由新疆進入甘肅,經寧夏、山西、陜西入河南,向西由新疆進入烏茲別克斯坦到歐亞各國。由于玉石之路的開辟,大量的和田玉向東西方向運送,至商周時代出現了我國第二個玉器高峰時代。最主要的佐證是:傳說黃帝、堯、舜之時,居住在昆侖山的西王母向他們覲獻玉環等,在“穆天子傳”里記載:周穆王西巡會見西王母于昆侖,贊昆侖為“唯天下之良山,瑤玉之所在……于是取片版三乘,載玉萬只而歸”。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83年前,蘇厲給趙惠王的信中說:如秦國攻下山西北部,控制住雁門關一帶,昆山之玉不復為趙王所有。元代的維吾爾大詩人馬祖常寫道:“采玉河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這充分證明了比“絲綢之路”還早的“玉石之路”的存在和繁榮,也證明了和田玉是東西方交流的第一媒介??梢哉f,“玉石之路”為東西方的經濟繁榮、政治文明、文化交流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新石器時代的和田玉
商代,已發現了養蠶、巢絲、織綢,但是那時馳名的是新疆的和田玉,而不是絲綢。絲綢沒有到達新疆,而和田玉卻從遙遠的新疆到了商殷王都――河南安陽。從考古發掘和文字史料已充分說明,和田玉那時已是宮廷之珍寶,奴隸主、貴族以用和田玉為榮,生前佩帶、死后同葬。同時這條玉石之路已向西延伸到中亞。大約4000年前的這條西去的玉之路早于以后的絲綢之路1600年左右。
春秋戰國時代是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形成了群雄爭霸局面。這一時代社會經濟和文化大發展,涌現出一大批有名的歷史人物,均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和田玉的崇拜,諸候貴族以和田玉為寶,互相爭奪。同時學者也把儒學與和田玉連于一體,大政治家管仲賦予玉九德,大思想家孔丘賦予玉十一德。許多有名的著作中都有和田玉的記載。說明和田玉經過長期原始社會到西周很長時期的流傳,已深入人心并非常推崇了。蘇厲給趙惠文王的信提供了可靠的證據。信中說:如果秦國出兵攻下山西北部,控制住從山西到河北必經的恒山、雁門關一帶險道,則昆山之玉等寶物就不復為趙王所有了。這說明玉石之路的路線是從新疆經甘肅、寧夏入山西,而到達河北的。
玉石之路沿途關隘設置圖
西漢時期張騫兩次通西域,正是有了以往玉石之路的指引,才能到達西域各國。他勾通的絲綢之路,實際上為“玉石之路”。商賈們在這條路上,東去帶上和田美玉,西往帶著中國絲綢。漢代在甘肅設置的玉門關,也是因運輸玉石而聞名,在漢以后的玉帛之路上則更加繁榮。正如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歸隨漢使千堆寶,少答朝王萬匹羅?!睋<铱甲C,玉門關是新疆和田玉料進入中原地區的第一個關口,它的位置在敦煌以西,漢代的時候,朝廷派兵駐守,并正式定名玉門關。古代玉石經過玉門關后,還要兩次東渡黃河,最后到達雁門關。雁門關是蒙古草原和中原地區的分水嶺,也是玉石之路進入中原的最后一個關口,一旦越過這個門戶,新疆玉石就算真正進入了關中地區。這條延綿數千公里的玉石之路的終點,即是商王朝的都城河南安陽。
新疆的和田玉要經過甘肅、陜西或山西才能到達河南。很明顯,原始社會開拓的玉石之路,在商朝時已經比較完善了。這個時候玉石之路向西延伸到了中亞地區。據前蘇聯烏茲別克史記載,在公元前兩千年時,就已經有新疆碧玉在那里出現,可能就是從新疆北麓遠運而去?!敖z綢之路”興起后,運往中原內地的玉料開始絡繹不絕,成為絲路貿易的重要內容。和田玉進入中原后,中國玉文化逐漸進入以和田玉為主體的時代,和田玉自此被譽為中國玉的精英,更被儒家賦予“德”的內涵,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這玉石之路上,最困難的是運輸大玉,大玉多來自原生礦床,產于高山之顛,重者上萬斤,輕者幾百斤,古代交通工具很簡易,把大玉從山上運到山下城鎮主要的辦法有|:一是人力扛抬,即用二或四人把玉抬下:二是畜力抬馱:三是冰道拖運,可運千斤到萬斤的大玉塊;四是短身鐵車拉運,可運千斤玉。通過這些辦法把大玉運到城鎮后,再運往京城。清乾隆時琢制的《大禹治水圖》玉山,是從密爾岱山采得的九千斤大玉,用了三年時間才運到北京。
和田玉開創“玉石之路”,竟是“絲綢之路”前身?
原標題:和田玉開創“玉石之路”,竟是“絲綢之路”前身?
大家都知道,絲綢之路對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好多人都不知道,絲綢之路前身,還有一條“玉石之路”。
絲綢之路有1600多年的歷史,玉石之路有6000多年的歷史。
玉石之路開通了新疆到中原,東方和西方的文化交流通道。
新疆羅布泊,發現的樓蘭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用和田羊脂白玉做成的新石器時代的玉斧,還有的用和田青玉制成,玉質光滑,和現在的鐵斧大小無二。
據初步鑒定,關中地區仰韶文化遺址就出土了和田玉器,說明和田玉在6000多年前,就已經成為了毛衣的交換珍品,運輸到了甘肅、陜西等地。
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走的就是“玉石之路”。漢代有在甘肅設置玉門關,聞名于世就是因為運輸玉石。
據史料記載,還有外國考古工作者考證,和田玉是經過河西走廊向東方逐漸轉運的。到了公元前13世紀,被傳到殷都,成為皇室珍貴的宮廷用玉。
新疆各民族用和田玉開發了“玉石之路”,為后續開發“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優先推動了東方文化藝術,
對溝通東西方經濟、科技和文化交流,不斷發揮著重要作用。
鑒別有道,盤玩有術
熱門文章推薦
非特殊說明,本文由翡翠論壇知識鑒別原創或收集發布。
轉載注明:http://www.apyexiong.com/news/list-yushi.html